[ 曾明生 ]——(2012-7-8) / 已閱38764次
[66]參見張明楷:《非常時期的刑法機能》,載《法制日報》,2003年6月5日。
[67]參見田宏杰:《中國刑法現(xiàn)代化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1-58頁。
[68]參見陳忠林:《意大利刑法綱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頁。
[69]轉(zhuǎn)引自[美]邁克爾•羅斯金等:《政治科學》(第6版),林震等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頁。
[70]參見梁根林:《“刀把子”、“大憲章”抑或“天平”?——刑法價值的追問、批判與重塑》,載《中外法學》2002年第3期。
[71]參見曾明生:《試論人權(quán)保障一般優(yōu)先》,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第4期。
[72]參見張千帆:《回到司法改革的真問題》,載《南風窗》2009年第7期。
[73]參見謝鵬程:《法制改革四論》,載《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l期。
[74]《企業(yè)評價指標》,載百度網(wǎng)http://baike.baidu.com/view/1796174.htm,2012年4月20日訪問。
[75]參見[美]約翰·杜威:《評價理論》,馮平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頁。
[76]參見[英]弗里德利!ゑT·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第2、3卷),鄧正來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194、220-221頁。
[77]參見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78]參見吳曉鋒、許平飛:《用群眾標準評估檢查司法改革的成效》,載《法制日報》,2011年12月18日。
[79]參見蔣惠嶺:《司法改革須準確回應(yīng)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載《人民法院報》,2012年4月6日。
[80]參見程立顯:《論社會公正、平等與效率》,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81]參見馮顏利:《公正(正義)研究述評》,載《哲學動態(tài)》2004年第4期。
[82]參見王海明:《公正概念辯難》,載《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9年第2期。也有學者認為,公正實際上可在三個層次的意義上使用:程序上的公平,實體上的公正,制度上的正義。參見徐顯明:《何謂司法公正》,載《文史哲》1999年第6期。這種三層次論似乎也是同義說。
[83]詳細論證,參見小白馬:《刑事司法公正的內(nèi)涵及其實現(xiàn)》,載法律博客網(wǎng)http://lawlife1.fyfz.cn/art/1053488.htm,2012年6日29日訪問。
[84]參見蔣惠嶺:《司法改革須準確回應(yīng)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載《人民法院報》,2012年4月6日。
[85]詳細討論,參見小白馬:《刑事司法公正的內(nèi)涵及其實現(xiàn)》,載法律博客網(wǎng)http://lawlife1.fyfz.cn/art/1053488.htm,2012年6日29日訪問。
[86]參見武培農(nóng):《司法公正與執(zhí)行公正的關(guān)系》,載湟源法院網(wǎng)http://qhhy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44,2011年9日19日訪問。
[87]參見何家弘:《司法公正論》,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另見周勇:《論司法公正的基本內(nèi)涵及保障機制》,載《湖南社會科學》200l年第3期。
[88]參見徐顯明:《何謂司法公正》,載《文史哲》1999年第6期。
[89]參見文敬:《論司法公正的評判原則》,載《人民司法》2000年第1期。
[90]參見華福龍:《淺析司法公正的價值取向》,載金華法院網(wǎng)http://www.jhcourt.cn/NewsShow.aspx?id=2600,2011年9日19日訪問。
總共8頁 [1] [2] [3] [4] [5] [6] 7 [8]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