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96137
- 書名:重新認識中華法系
- 作者:龍大軒
- 出版社:中國人大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入庫時間:2024-4-25
- 定價:198元
- 特價:168.3元,85折,省29.7元!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綜合百余年來的研究成果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認為中華法系是一套涵蓋古代中國法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識體系,歷經夏、商、西周的“禮•刑”時代,春秋戰(zhàn)國、秦的“法•律”時代,漢到清朝的“禮法”時代,至清末“西學東漸”方始解體;曾經對日本、朝鮮、安南等國的法制進程產生深遠影響。這一體系以“仁”為文化基因,將仁所統率的諸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倫道德,以及“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自然道德,有機融入法律的各種因子之中,形成法律與道德協同發(fā)力的運行機制,引領法制建設始終朝著天理、國法、人情相統一的理想目標且歌且行。挖掘中華法系的經驗智慧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舉措,必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總論
第一節(jié) 中華法系研究范式的形態(tài)與變遷/001
一、考證學外衣下的托古改制范式/002
二、大陸法系法理學范式/005
三、革命法學范式/008
四、現代法學范式/010
五、從移植法學到特色法學/012
第二節(jié) “律令說”之由來與流行/016
一、“律令說”創(chuàng)自日本學者/017
二、日本學者對“律令說”局限性的反思/022
三、“律令說”在中國的流行/023
第三節(jié) 以“律令說”移治中國古代法的局限/026
一、“律令說”難以囊括古代中國的法歷史/027
二、“律令說”難以涵蓋古代中國的法體系/030
第四節(jié) 中華法系是禮法體系/034
一、“禮法”釋義/035
二、“禮法”的構成/041
三、“禮法”的歷史/046
第五節(jié) 禮法視野下的法律史成說再審視/049
一、成文法與不成文法?/049
二、罪刑法定與非法定?/057
三、人治與法治?/064
四、情勝法與法勝情?/068
第二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體制流變
第一節(jié) 禮·刑時代:上古社會到夏商西周/077
一、禮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077
二、“禮”即“法”之成因/079
三、禮的主要內容/089
四、禮與刑的關系/090
五、禮刑時代法律體系之特征/092
第二節(jié) 法·律時代:春秋戰(zhàn)國秦/098
一、禮之弱化/099
二、刑之變革/102
三、律之崛起/108
第三節(jié) 禮法時代:漢至清/111
一、禮法時代的禮典體系/116
二、禮法時代的律(令)典與會典體系/246
三、禮法時代的民間法律規(guī)則體系/361
第四節(jié) 法治時代:清末法制改革以來/392
第三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精神特質
第一節(jié) 以“仁—禮”架構為基礎邏輯/400
一、人的本質在于仁人之心/403
二、由仁心而發(fā)展為仁政/420
三、禮法之治是仁政的有形模式/426
第二節(jié) 以“孝—忠”關系為價值內核/432
一、仁心蘊含于孝道倫理/432
二、以孝治天下維系政法理念/436
三、移孝于忠的暗線邏輯/451
第三節(jié) 以“信—義—廉—讓”為精神輔翼/458
一、禮法精神輔翼之一:信/458
二、禮法精神輔翼之二:義/473
三、禮法精神輔翼之三:廉/483
四、禮法精神輔翼之四:讓/490
第四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時代價值
第一節(jié) 從家觀念到天下理想/505
一、作為中華法系精神支點的家族觀念/505
二、傳統生活方式與家族觀念/507
三、由“家”而“天下”的理想與實踐/509
第二節(jié) 倫理型法律傳統的現代意義/511
一、從天下觀念到國家觀念的轉化/511
二、文明沖突中的社會倫理與政治分離/513
三、儒家對社會倫理和政治分離矯正之功效/516
第三節(jié) 家庭倫理的時代價值/518
一、家庭之義務/519
二、家庭于個人、家族之意義/520
三、家庭于社會之意義/522
第四節(jié) 修己安人的做人倫理/526
一、群己之辨/526
二、“信”之倫理/528
三、“德性”之倫理/532
四、“義利”之倫理/533
第五節(jié) 倫理法精神的現代性轉換/535
一、從家庭倫理責任走向社會公共責任/535
二、從傳統倫理本位的己/人結構走向現代平等的人/人結構/537
結 語 大經大法:中華法系的精神指引
一、從韓愈的“大經大法”說起/543
二、“大經大法”與禮法體系/546
三、失落的“大經大法”/550
主要參考文獻/558
索引/583
后記/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