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5729
- 書名:.中國法理學的探索
- 作者:朱景文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 入庫時間:2018-1-15
- 定價:70
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法理學的探索》是作者歷年作品的精選集,涵蓋了作者自1980年以來在法理學、比較法總論、法社會學和立法學領域的探索。改革開放以來,作者對中國法理學的探索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法學研究以“人治與法治”“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法的階級性與繼承性”為中心開展了大討論,對于沖破“左”的思想,特別是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左”的桎梏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當時情況下,特別是在“文革”和蘇東劇變以后確實面對著馬克思主義還剩什么,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它的基本原理是否還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把西方理論運用到中國的場域,用它們來詮釋中國現實,進而證實或證偽西方理論。一方面它使新時期中國法學的發(fā)展能夠借鑒更廣泛的外來學術資源,使新時期中國法學走出封閉僵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也個時期學界一部分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失去自信。第三個階段是2000年以后,經過前兩個階段的醞釀、準備和反思,不少中國學者都感到,現在是提出中國自己的理論的時候了。收集到《中國法理學的探索》中的文章很多都是這個新階段的作品,包括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重新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法治理論、法社會學研究、法治評估、比較法社會學的建構、法律與全球化以及建立在中國立法實踐基礎上的立法理論。
圖書目錄
"目錄
一、 法理學
彰顯法理學的中國精神
——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傳統(tǒng)和外國法律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面對的三個關系
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新境界
讓遇事找法成為常態(tài)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法治與德治的高度統(tǒng)一
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
法治建設關系國家治理的全局
法治基礎的系統(tǒng)性思考
法治中國需找到一種平衡
在法治與專政之間
——代序言
“從法治到善治”的思考
在法理學爭論的背后
——什么是人民大學的特色?
在合與分之間
——中國法理學60年反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
——紀念改革開放30年
法律是一種規(guī)則政治
服務大局與“法學家的幻想”
物權法爭議來源于社會深層矛盾
法治中的悖論
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和建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
人權保障的層次:國內和國際的連接
——“巴黎原則”和中國的國家人權機構建立的有關問題
法治和關系:是對立還是包容?
——從韋伯的經濟與法律之間關系的理論談起
言論自由及其界限
當前美國法理學的后現代轉向
尊重理論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
——由蘇聯(lián)法學界的一場爭論談起
關于法理學向何處去的一點看法
法治是一個歷史的范疇
對西方法律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
——評美國批判法律研究運動
關于法制和法治的幾個理論問題
法制建設不能忽視法制發(fā)展的內在矛盾
關于法律意識與法的關系的幾個理論問題
關于法律關系屬性的幾個理論問題
認真對待意識形態(tài)
——批判法學對德沃金《法學帝國》的批判
法制建設的正規(guī)化和非正規(guī)化
——我國法制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問題
對“法律應該以社會為基礎”之我見
——兼論改革與法制不矛盾
法和現代化:兩種對立的理論解釋
當前美國法理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對傳統(tǒng)法律觀的挑戰(zhàn)
——美國批判法律研究與中國法學理論更新的比較
論法的社會公共職能
試論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
二、 比較法
比較法研究中的中國法
——關于法律的地位和權力組織形式的思考
全球化是去國家化嗎?
——兼論全球治理中的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國家
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和古羅馬的海外行省制度
——中華法系和羅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礎
中心與邊緣
——法律發(fā)展的全球視角
全球化與法治國家的歷史演進
——國內與國際的連接
歐盟法對東亞的意義
國內司法中運用外國法的比較法思考
國際標準和中國的法律改革
——以貿易、金融和公司治理領域為例
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的回應
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礎和社會內容
歐盟法性質的法理學思考
——歐盟法與成員國法之間關系的理論與實踐及對法律全球化的意義
關于公法的全球化
世界與中國框架中的比較法
——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比較法
關于法律與全球化的幾個問題
從規(guī)范的比較到功能的比較
——比較法發(fā)展的一個趨勢
三、 法社會學
法治評估中的問題指標
——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難題
人們如何評價司法?
——法治評估中司法指標的分析
如何開展科學的法治評估
論法治評估的類型化
社會治理體系的法制化:趨勢、問題和反思
中國法律職業(yè):成就、問題和反思
——數據分析的視角
法學研究的社會學方法:應用、局限及其克服
規(guī)范性與規(guī)律性
——法律觀點與社會觀點的區(qū)分
當代中國陪審制度的變遷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中國法治道路的探索
——以糾紛解決的正規(guī)化和非正規(guī)化為視角
法制化的趨勢與反思
——中國立法與訴訟量的數據分析
中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yè)化分析
中國訴訟分流的數據分析
中國法律發(fā)展的趨勢、問題與反思
解決爭端方式的選擇
——一個比較法社會學的分析
從比較法、法社會學到比較法社會學
關于比較法社會學的對話
論布萊克的純粹法社會學
四、 立法學
把公開原則貫穿于立法過程
關于黨領導立法的幾點思考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立法法》:管立法的法
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思考
關于完善我國立法機制的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結構、特色和趨勢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理論問題
提高立法質量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當代中國立法中的法律移植
關于立法發(fā)展趨勢的幾個問題
——一個比較研究
關于立法的公眾參與的幾個問題
附錄1朱景文教授著作目錄
附錄2朱景文教授指導的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后出站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