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53574
- 書名:類比與國際法發(fā)展的邏輯/中國法學學術叢書
- 作者:蔡從燕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 入庫時間:2012-12-12
- 定價:28
圖書內容簡介
當下,國際社會期待國際法更有效地規(guī)范日益復雜的國際關系,而國際法在眾多方面卻遭遇嚴峻挑戰(zhàn),面臨著重大的方向性抉擇,因而,再次把目光投向作為國際法發(fā)展之方法的類比,對于人們理解國際法正在遭遇的嚴峻挑戰(zhàn)——《類比與國際法發(fā)展的邏輯》的討論表明,其中至少某些是由于類比導致的,以及推動國際社會重新確立國際法的發(fā)展方向,以及如何妥當地發(fā)揮類比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都是有益的!额惐扰c國際法發(fā)展的邏輯》的作者是蔡從燕。
圖書目錄
緒 論
一、研究命題的由來
二、學術史回顧與評論
(一)國際法學者
(二)國際法官
(三)國際關系學者
(四)一般評論
三、研究目標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國際法上類比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jié) 國際法上類比的基礎——以國內法類比為例
一、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的比較
(一)前提性問題:國際社會與國內社會的含義
(二)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的成員構成比較
(三)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的共同體觀念比較
(四)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的治理模式比較
二、國內法價值與國際法價值的比較
第二節(jié) 影響國際法上特定類比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主體因素
第三節(jié) 國際法上類比的作用——以國內法類比為例
一、國內法類比與國際法的發(fā)展
(一)國內法類比對國際法發(fā)展的影響:歷史與現當代的視角
(二)國內法類比影響國際法發(fā)展的表現
(三)國內法類比的風險
二、國內法類比與國內法的發(fā)展
(一)國內法的國際法化
(二)國內法的國內法化
(三)國內法類比的風險
三、國內法類比與“一般法律”之創(chuàng)立
(一)既有學者的觀點
(二)本書作者的觀點
第四節(jié) 國際法上類比的兩大趨勢
一、從私法類比到公法類比
二、從國內法類比到國際法類比
(一)國際法類比的基礎
(二)國際法類比的表現
(三)國際法類比的意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類比與國際法體系的“公私法分立”
第一節(jié) 國際法體系對國內法體系的類比
一、公私法分立與國內法律體系
(一)公私法何以分立
(二)公私法如何分立
二、公私法分立與國際法律體系
第二節(jié) “私法性國際法”
一、“私法性國際法”的含義
二、“私法性國際法”的依據
(一)國家的自治性
(二)國家的平等性
三、“私法性國際法”的表現
(一)國際法效力依據
(二)國際法基本原則
(三)國際法“初級規(guī)則”
(四)國際法“次級規(guī)則”
四、“私法性國際法”的作用
(一)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二)促進國際法民主化
(三)制衡“公法性國際法”
五、“私法性國際法”的風險
(一)國際法國家化誘發(fā)的風險
(二)國際法雙邊化誘發(fā)的風險
第三節(jié) “公法性國際法”
一、“公法性國際法”的含義
二、“公法性國際法”的依據
(一)國際公域的出現
(二)國際公域的“法治赤字”
三、“公法性國際法”的表現
(一)理論方面的表現
(二)實踐方面的表現
四、“公法性國際法”的作用
(一)強化國際法的法律屬性
(二)增強國際法治的普遍性
(三)促進國內法治
(四)促進“國際共同體”的建構
五、“公法性國際法”的風險
(一)價值體系失衡:以晚近聯合國的民主實踐為例
(二)“公器私用”:以“霸權主義公法性國際法”實踐為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類比與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解構與重構
第一節(jié) 理解國際法的進路轉換
一、主權邏輯的進路
二、財產權邏輯的進路
第二節(jié)、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解構
一、財產權觀念的視角
二、財產權主體的視角
三、財產權規(guī)制標準的視角
四、財產權保護手段的視角
第三節(jié)、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重構
一、國際法的宗旨與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功能批判
(一)國際法的宗旨與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應有功能
(二)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和平功能批判
(三)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發(fā)展功能批判
二、類比與國際法財產權邏輯的重構
(一)類比與和平的國際法財產權邏輯
(二)類比與發(fā)展的國際法財產權邏輯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類比與國際投資仲裁的解構與重構
第一節(jié) 類比與國際投資仲裁的商事化
一、國際投資仲裁商事化的表現
二、國際投資仲裁商事化的成因
三、國際制冷仲裁商事化的風險
四、國際投資仲裁商事化的反思
(一)主權國家的反思
(二)國際仲裁庭的反思
(三)國際組織的反思
(四)國際法學者的反思
第二節(jié) 類比與國際投資仲裁的“去商事化”
一、國際投資仲裁“去商事化”的表現
二、國際投資仲裁“去商事化”中的國際法類比
本章小結
結 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