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傳承文明的主要載體;近代興起了報紙和雜志,于
是文明傳承又多了一種工具和媒介,從而新聞與出版并稱。但是二
者在傳承文明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點有所不同。報紙雜志
的時效性強、內容多樣;書籍則傳世久遠、影響深遠。二者相濟,
既及時反映了即時發(fā)生的情況,又引導人們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
于是人類的文明得以播散和流傳。
任何國家的新聞出版事業(yè)都是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服務的,絕無
功利的新聞出版事業(yè)從來不存在。過去,我國的新聞出版事業(yè)只注
重了它的宣傳作用,而忽略了它還有商品性的一面。這是計劃經濟
導致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很快意識到了出版事業(yè)的二
重性: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商品屬性。我國的新聞出版業(yè),一方面要發(fā)
揮黨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guī)
律去建設、發(fā)展、生產和流通,這兩種屬性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
的。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去建設、發(fā)展、生產和流通,才能更
好地宣傳科學的理論、正確的思想,弘揚正氣,凝聚人心;也只有
堅持正確的導向,乘市場經濟的浪潮發(fā)展,才不致于迷亂了本性,
才能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才能在世界范圍內形成自己的
特色,參與國際出版業(yè)的激烈競爭。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出版業(yè),
也無論從我國出版事業(yè)的哪一方面的屬性來說,要使這一事業(yè)發(fā)展
壯大,人才都是關鍵。特別是我國的出版事業(yè)正處在由傳統(tǒng)的生產
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當中,人才的問題更加顯得重要而
急迫,F代的出版業(yè)需求怎樣的人才呢?我想,這樣的人才除了應
該熟悉現代新聞出版的經營方式方法之外,還需要有較高的理論素
養(yǎng)、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后者也許比前者更為重要,因為經營的方
式方法可以在實踐中摸索、總結,而理論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卻需要較
長時間的積累和一定的悟性,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熏陶與培育。
如果以上述的標準衡量,應該承認,我國新聞出版界的人才結
構和知識結構的確急需改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出版教育事
業(yè)要承擔起培養(yǎng)新型出版人才的歷史重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
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諸多應該做的工作當中,編寫出版具有理論深
度的著作和具有時代特色的教材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礎性建設。
目前比較系統(tǒng)的一套出版學叢書還是十年前編寫的。出版事業(yè)
和社會生活幾乎是同步前進的,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出版事業(yè)
的發(fā)展可謂一日千里,也只有一日千里才能跟上時代。永遠向前看,
這是出版業(yè)的重要特征。因此,原有的讀物顯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
當前的需要,F在出版的這套由我國新聞出版界一批著名專家策劃
并編寫的《現代出版學叢書》,就是為了跟上出版業(yè)改革發(fā)展的形
勢,根據他們在這一領域中多年積累的經驗、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研
究的最新成果和對未來的深刻思考編寫而成的,供正在出版事業(yè)前
沿努力奮斗的專業(yè)人員和有志于投身這一事業(yè)的年輕人學習之用。
參加策劃和編寫的專家,都在出版業(yè)的各個方面工作過多年,
有的擔任過出版業(yè)領導工作并長期從事出版理論研究,有的在出版
教育領域耕耘時久,有的一直在出版部門從事實際工作。他們雖然
分布在全國各地,專業(yè)也不盡相同,但是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這
就是始終緊跟時代的腳步,密切關注著國際上出版界的動態(tài),苦苦
思考著我國的出版業(yè)如何適應2l世紀中國和世界的情況。
任何著作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為就在作者研究、寫作的時候,
客觀情況已經在變化了;再加上每個人占有的資料很難滴水不漏,
觀察的角度彼此或異,如果讀者發(fā)現這套叢書還有什么不足和可議
之處,我看應屬正常。我們總不能等到一切都研究得完美了再來編
寫一一實際上永遠不會有這樣一天,重要的是做起來,教起來,學
起來。 我衷心希望這套叢書盡快出齊,在聽取讀者的意見后不
斷修改提高,使之成為具有權威性的讀物和教材;我同時希望我國
的出版教育界以這套叢書的出版為新的起點,加強科學研究,逐步
形成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出版理論體系,使我國的出版事業(yè)不僅
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達到與我國的國際地位相應的水平,出色地承擔
起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而且在理論建樹和人才儲備方面也能令世
界刮目相看。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