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方 ]——(2013-2-6) / 已閱8573次
這是典型的選擇性要件,因為并非所有的案件中都存在被害人,也不是所有的被害人都需要被不起訴人去通融。但對于那些因為鄰里糾紛、經(jīng)濟糾紛、打架斗毆、侮辱、誹謗等犯罪案件,加害人的行為能否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常常成為附條件不起訴能否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所以,針對那些加害方和被害方矛盾突出的案件著手進行調(diào)解是十分必要的。在這方面,可以參考修改后刑訴法規(guī)定的刑事公訴案件和解程序進行。應著重要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等,對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或補償,從實質(zhì)上消除犯罪所造成的損害后果。
。ㄋ模┏袚匾纳鐣x務
有的犯罪雖然沒有特定的犯罪對象和明確的被害人,但犯罪行為涉及對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的侵害,如擾亂社會秩序方面犯罪、過失犯罪等。由于這類犯罪的受害者是國家或全體社會成員,無法確定對個體對象的補償責任和義務,可以采取給國家予以物質(zhì)性補償、給予公益性設施賠償或償付、為社會提供公益性勞務或其他義務等方式處理。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guī)定“附條件”內(nèi)容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不起訴附帶條件的范圍應當是比較廣泛的。除了本文列舉的以上幾個方面外,檢察機關在適用未成年人犯罪附條件不起訴時,還可以附加其他恰當?shù)臈l件。但這些條件必須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是人們普遍性地認為能夠接受的,也不能有違社會秩序和公共道德準則。
四、附條件不起訴的監(jiān)督和救濟機制
監(jiān)督制約與訴訟救濟是附條件不起訴中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程序。對于享有某種國家權力的機關來說,是一種監(jiān)督與制約機制;對于被不起訴人和被害人來說是一種救濟機制,而相對公訴權來說,同時又是一種制約機制。根據(jù)修改后刑訴法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程序的監(jiān)督、制約和救濟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偵查機關的監(jiān)督與制約。偵查機關認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不當?shù),可以要求復議,檢察機關須作出復議決定;如果偵查機關仍然認為復議決定不當?shù),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提起復核,上一級檢察機關應當作出復核決定。但對于重復提出沒有新理由的復議,不應再次受理。
二是上級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與制約。上級檢察機關通過審查認為下級檢察機關作出的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不適當?shù),應當撤銷下級檢察機關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提起公訴,下級檢察機關應當執(zhí)行。
三是被害人的救濟與制約。被害人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請求提起公訴;對上一級檢察機關維持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不服的,可以向?qū)徟袡C關提出申訴請求。根據(jù)修改后刑訴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guī)定,被害人也可以對檢察機關作出的附條件不起訴案件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是被不起訴人的救濟與制約。修改后刑訴法規(guī)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依照法律的這一規(guī)定,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有異議,無論是關于事實證據(jù)方面的異議,還是犯罪情節(jié)輕重方面的異議,檢察機關都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文章出處:《人民檢察》2012年第8期。
(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