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研究的多元視角《民法9人行(第一卷)》書評 ——
崔建遠 2003-9-25 12:43:04
民法研究的多元視角
——評崔建遠教授主編的《民法9人行》(第1卷)
人們?nèi)粘K姷拿穹▽W論著,往往是一言堂的模式,其理論預設、結論等等工作,
全由作者一人完成。至于讀者,往往陷入作者的思路之中,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
實際上,對于民法研習者來說,批判必的精神和民法學的思維方式與知識積累同等
重要。因此,如果民法書籍既能包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又能展現(xiàn)不同的思維方式,則
必能使讀者開闊眼界,耳目一新,在這方面,由金橋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的《民法9人行》(第一卷,2003年4月第一版)一書,做了大膽的嘗試。
〈民法9人行〉(第一卷)由著名民法學家,清華大學法學院崔建遠教授主編,是其
所主持的民法沙龍的討論文章及評論的集合,該卷收錄了從2001年9月到2002年5月間
在民法沙龍上所討論的五篇主題報告,每篇報告后面均附有相應的評論文章,其中,
崔建遠教授關于〈水權物權法典的制定民法理論的反思〉的報告。將英美法的水權
制度和經(jīng)驗與大陸法系的物權理論緊密結全在起來,較為全面地建構起水權理論和
制度的基本框架,填初了我國物權法研究在這方面的空缺,五軼博士的〈論我國物
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獨樹一幟地從理論預設和研究方法的探討入手,通過對
法、德兩國制定民法的歷史背景的考察,一氣呵成地論證了我國未來立法采納債權
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靠性,王成博士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歸
責原則之經(jīng)濟分析〉,引入經(jīng)濟學的方法和視角,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shù)臍w
責原則這一重大問題,其論述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戴陣勇先生的〈物權的優(yōu)先效
力:反思與重構),通過對現(xiàn)有資料和學說的精心梳理,對“物權具有優(yōu)先效力”
的傳統(tǒng)觀點提出了有力的挑戰(zhàn),促使人們進一步反思民法學研究中的一些基礎概念
和理論問題,頗具新意:申衛(wèi)星博士的〈保留買主期待權論〉則以豐富的德文資料
為基礎,主期待權的性質(zhì)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觀點,向讀者展示了我國民法理論
的魅力。
但是,上述五篇主題報告盡管精彩,但畢竟屬于一隅之見,在這里面,每篇主題
報告之后的五至七篇的評論,有助于讀者進一步理解問題報告中的觀點。各位評論
人的評論大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完全是一篇嚴謹?shù)呐u文章。正因有了評論,該
書才呈獻給讀者一個五彩斑瀾世界,而非一個只級發(fā)出一束光柱的手電筒。在各種
學術會議越來越流形式的今天,在學術批判不是淪為人身攻擊就是成為變相手段的
今天,像〈民法9人行〉(第一卷)這樣嚴肅而認真地討論學術問題的著作,實不多
見。
應當說,對于民法的學習和研究來說,既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遵守良好的學
術規(guī)范,在這方面,〈民法9人行〉(第一卷)一書或許能給熱心心法的人們帶來不
少啟發(fā)。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