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新 ]——(2008-11-11) / 已閱11218次
1、犯罪的主觀因素。由于未成年人處于成長時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模糊,法制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所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夠,個人素質較低。在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蝕下,在社會不良風氣和現象的影響下,禁不住誘惑,消極心態(tài)膨脹,在尚未形成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的時候,放任自己的行為,以求自身欲望的滿足,逐漸地,發(fā)展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將自己推上犯罪的道路。
2、犯罪的客觀因素。筆者認為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細胞液”。而現實中,有的家長在繁重的生活、工作壓力下,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長根本沒有教育意識,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有的因父母離異,子女心靈受到打擊,產生叛逆心理,在引導無方、管教不嚴之下,流入社會往往容易犯罪。
第二,學校因素。當前中小學教育普遍存在著片面追求分數,而忽視對學生人格的教育,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學生人格不健全,品德敗壞,法制意識淡薄,有的學校干脆把他們認為朽木不可雕的“壞學生”趕出校門一推了事,使學生過早體味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遂產生仇視社會、報復社會的心理。
第三,社會因素。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市場經濟蓬勃發(fā)展,物質日益充裕的同時,人們觀念分化,呈多樣性發(fā)展,其中不乏落后的腐敗的思想和精神制品到處傳播,傳媒發(fā)達的今天,很難把它們同未成年人隔離開來,這些精神腐蝕物,尤其是色情、暴力內容,必然對他們健康成長產生負效應。
三、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
。ㄒ唬┘訌姺ㄖ菩麄鹘逃。加強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當務之急。綜觀許多未成年人犯罪,大多緣于法制觀念淡薄,有些人或不知自己的行為是犯罪,或無視犯罪帶來的后果。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法制宣傳。如建好用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堅持做好學校的普法教育,這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配合。
。ǘ┘彝ヅc學校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首先家長要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切實履行好監(jiān)護職責,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家長要與學校及時溝通,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學校要從素質教育入手,既重智育,又重德育,不可偏廢,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此外,學校與家長應形成教育互動機制,及時溝通,掌握情況變化,相互配合處理問題。
。ㄈ﹥艋鐣幕h(huán)境。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治本之策,未成年人的可塑性、模仿性強而自控性差的特點,一方面要求我們加大“掃黃除非”力度,嚴厲打擊淫穢、暴力制品的制造和傳播,另一方面大力營造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引導未成年人追求崇高,鄙棄媚俗,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襲。這里應強調的是,要嚴格依法清理整頓學校周邊文化小環(huán)境,如學校附近的書店、網吧等游戲娛樂場所。
(四)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司法機關在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應結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認真貫徹懲罰與教育、感化、挽救相結合的方針,多做說服和教育工作。檢察機關應將教育貫穿于檢察工作的全過程,起訴時結合實際依法選擇有利于未成年人罪犯改造的刑種、刑期和執(zhí)行方式,結案后還應堅持對未成年人罪犯進行跟蹤和回訪教育,促使其改造轉化。對經過教育、改造回歸社會的未成年人,有關部門還應從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繼續(xù)關心和幫助他們,防止其重新犯罪。預防和減少未成年犯罪需要全社會的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
作者:王維新 楊 潔
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檢察院
郵編:721006
電話:0917-3318517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