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言 ]——(2007-5-20) / 已閱13924次
淺談訊問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法制 費言
所謂的肢體語言是指人通過喜、怒、哀、樂、舉手、投足等等肢體動作自覺與不自覺地表現(xiàn)內心世界的一種語言形式,也就是一個人的心理變化在肢體上的外在表現(xiàn)。訊問犯罪嫌疑人的過程,訊問雙方的心理變化都會自覺與不自覺地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我們偵查人員在進行訊問的時候正好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為我們的訊問工作服務,下面就肢體語言在訊問過程中各個時期的運用,談談本人的一點看法。
訊問的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過程,嚴格地講是不好簡單地將其化分為幾個時期來表述的,但為了便與表述,下面我將訊問的過程化分為訊問初期、訊問中期和訊問后期來進行闡說。
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后,訊問雙方會有意或無意地作一定的接觸,使雙方之間有一定的了解,這是訊問的初期,亦可稱之為犯罪心理的恐慌期。犯罪嫌疑人會利用這個時期,對訊問人員的訊問目的、訊問技巧、訊問能力、所掌握的證據(jù)作一定的了解,而訊問人也會利用這個時期,去不斷地了解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的抓獲總的來說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群眾當場發(fā)現(xiàn)并將其抓獲;二是公安機關自行發(fā)現(xiàn)或根據(jù)線索將其抓獲;三是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自首。前兩種情況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精神高度的緊張,雖說做了違法犯罪的事遲早是要被抓的,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被抓的初期,仍處于一種驚魂未定的狀態(tài),再加上對事態(tài)的發(fā)展不明,更加重了他的恐慌心理,其肢體上就會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渾身哆嗦、手腳位置擺放不固定、心跳快、呼吸氣重、雙眼處于一種游漓狀態(tài)、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又盡量控制自己。有的裝著可憐相,以博取訊問人員的同情心,削弱訊問人員的斗志;有的則裝出無故狀,以打亂訊問人員的方寸,降低訊問人員的自信心。但總的來講犯罪嫌疑人都在不停地觀察我們訊問人員的一舉一動,聽取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以便獲取更多的有用的信息來決定下一步的去向。后一種犯罪嫌疑人投案前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肢體上比較放松、隨意,陳述的內容比較流利,這種情況幾乎沒有什么余罪可挖,如果說仍有恐慌之態(tài)的,則說明其仍處于一種僥幸的心理狀態(tài),避重就輕,沒有如實供述全部的違法犯罪事實。
在訊問初期的訊問,訊問人員運用肢體語言必須堅持三個原則:一是不能急燥,心平氣和,面部顯示出應有的溫和態(tài)度,以降低其恐懼心理。在訊問的初期,訊問人員不能再加重其恐懼心理,應為其適當減壓,同時盡量表現(xiàn)出應有的親和力。二是適度顯示自我,避免正面交鋒,始終給對方保持一種神秘感。這個時期是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首先是通過訊問人員自身的行為、語言表現(xiàn)自己講話的權威性,例如解除械具、安排茶水、飯菜等等,讓閑雜人員離開,以保證訊問場所有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感覺。其次是我們訊問人員要通過似與案件無關的話題去了解犯罪嫌疑人,談家庭、事業(yè)、人生、婚姻、社會......通過談話尋找其弱點所在;通過有目的的談話向對方顯示真誠,充分向其暗示自己是可以值得信賴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我雖是訊問人員,但是是來幫助你的而不是來害你的,和訊問人員合作是你唯一的出路,但絕對不能暴露我們所掌握的證據(jù)。三是先聲奪人,掌握話語權,為下一步的工作作鋪墊。我們已掌握你的全部犯罪事實,你講不講我們都無所畏。無論是從語言還是動作上我們訊問人員都要明示或暗示出來,但不要與犯罪嫌疑人過份糾纏,否則物極必反。
犯罪嫌疑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心情就會漸漸地平靜下來,但就下一步的走向還處于一種不確定期、遲疑階段,這就是訊問的中期,亦即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徘徊期。是否進入徘徊期,沒有明顯的標志,時間的長短根據(jù)各人心理素質不同因人而異。處于這個時期的犯罪嫌疑人,心情漸漸平靜,動作幅度變小,目光呆滯,注意力更加集中。但也有不盡相同之處,因此,應根據(jù)各人的情況靈活應對。
由于各人的社會閱歷,文化程次等各方面都不盡相同,肢體語言的外在的表現(xiàn)也是千變萬化,現(xiàn)就以下幾種情況及其應對之策作針對性地探討。一是表現(xiàn)出唉聲嘆氣,對所犯之罪似有后悔之狀,但不知如何處理才會對自己有利而沉默寡言。為此,我們的訊問人員必須循循善誘,以更加真誠的態(tài)度,理解的心情去關心他,站在犯罪嫌疑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為犯罪嫌疑人去考慮,以真情和真心去感動犯罪嫌疑人,從法律的角度去幫助犯罪嫌疑人,去分析解釋的給他聽。二是表現(xiàn)出痛哭流涕,故意裝著可憐狀,以博取他人的同情心,動搖訊問人員的信心,試探訊問人員對案件的熟知程度,打探訊問人員所掌握證據(jù)的多少。對于這一類人員,我們的訊問人員首先要表現(xiàn)出有一定的同情心,但也不是麻木的同情,必須向犯罪嫌疑人明確地指出,這種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必須要接受法律的處罰,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其次不能為犯罪嫌疑人的可憐相所動搖,一定要堅定信心,事情是他做的,這是不會錯的,相信自己手中的證據(jù),相信自己的感覺,到任何時候都不能變;另外要加大審訊的力度,提高語氣的強度和力度,表現(xiàn)出憤怒之狀,有時還可憤然站起,激動之狀示之以此打亂嫌疑人的步驟。三是表現(xiàn)出東拉西扯,糊攪蠻纏狀,故意拖延訊問時間,激怒訊問人員,打亂訊問人員的訊問步驟,消耗訊問人員的訊問信心,打擊訊問人員的斗志,以迫使訊問人員放棄進一步的訊問工作。遇到這樣的對象,訊問人員千萬不能被激怒,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握好訊問的節(jié)奏,堅定信心,按預設的步驟一步一步地訊問下去,穩(wěn)扎穩(wěn)打。四是表現(xiàn)出含糊其詞、避重就輕狀,表面上看這類犯罪嫌疑人的態(tài)度較好,其實,他的交待是最不可信的,他是在進一步地試探我們訊問人員對案件的熟知程度。對于這一類供述,絕不可貪小利背大害,應立即阻止其進一步供述,一次供述是假話,兩次假話,三次,四次就會成為真話,將假話推翻獲取真話要比一開始就獲取真實的口供難得多,而且這一類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可能性最大,必須將每一句問話問到位,做到深、細、實,從細節(jié)上鎖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杜絕其翻供的可能性。
接下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態(tài)會更加穩(wěn)定,拒絕作有罪的供述,會進入到負隅頑抗的階段,會根據(jù)訊問人訊問的語氣,急燥狀況作最后的一博,以決定是否供述,這就是訊問的后期,亦即犯罪嫌疑人心理的鞏固期。此時的犯罪嫌疑人表情淡泊,舉止緩慢,死豬不怕開水燙之狀,以沉默寡言為多,有的還會伴以裝瘋賣傻、裝病、絕食、自殺等等,以徹底擊跨訊問人員的訊問信心。
作為訊問人員應當認識到此時才是雙方真正較量的開始,也是雙方的最后一次較量,訊問人員亦應作好最后一博的準備。犯罪嫌疑人是否能被真正擊垮,關鍵是訊問人員的訊問信心是否已松動,對自己手中的已有證據(jù)的信心有多大,對自己攻克犯罪嫌疑人的決心和能力是否還有信心。訊問人員要充分相信我們自己手中的已有證據(jù),切不可打退堂鼓,表現(xiàn)出暴躁、無奈之狀,應在原有的訊問基礎上繼續(xù)保持,按照原有的訊問步驟,逐漸加大訊問的力度,將嫌疑人的最后的一線希望擊垮。在此階段的訊問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將嫌疑人徹底擊垮,還是被嫌疑人打敗,關鍵在于我們的訊問人員是否能夠“堅持”,是否有與嫌疑人堅持比拚到底的信念,誰堅持到最且誰就會勝利。說到底訊問的過程就是雙方心理較量的過程,就是雙方精神力量的比拼,誰能堅持的更久、更強,誰就是最終的贏家。
訊問的方法有許多種,肢體語言在訊問中的運用,只是諸多訊問方法中的一種,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包治百病,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鑰匙,本人就工作中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