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春燕 ]——(2005-3-11) / 已閱20128次
象牙塔里的越軌
—— 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成因分析
朱春燕(中國政法大學)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競爭的加劇,文化的沖突,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使人們的心理活動較以前更加復雜。處于個體成長的特殊發(fā)展階段的大學生,處在一種心理變化最激烈、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這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 ,大學生往往難以適應,無從選擇。而社會變革對人才心理素質(zhì)要求卻需要大學生發(fā)展開創(chuàng)、自信、進取的精神,以適應競爭的時代。社會需求與大學生現(xiàn)有能力水平發(fā)生了巨大的沖突,以致許多大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出現(xiàn)種種迷惘、憂郁不安等,由此引發(fā)了不少心理和行為問題。
本文將運用越軌社會學的方法,主要針對大學生抑郁心理和侵犯行為進行成因剖析:
一、“挫折——抑郁——挫折”的惡性循環(huán)
抑郁是一種彌漫的心理狀態(tài),它可以影響日常生活的各種行為。大學生剛經(jīng)過激烈的高考階段,滿懷希望地進入大學生活,幻想著大學生活的一片藍天。然而,大學學習的轉(zhuǎn)換,大學里要面臨戀愛擇業(yè)等問題的巨大的壓力和憂慮。社會的劇烈變化,使大學生無法應對。對于復雜的世界由于被迫要做出太多的選擇而又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觀。很多大學生會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去面對,以此來減少與人的接觸,生活在完全自我的“個體圈”里,由此以致個人能力無法提高,在生活中又會再受打擊,陷入孤獨與憂慮抑郁中,從而產(chǎn)生一個“挫折(壓力)——抑郁——挫折(失。钡膼盒匝h(huán)。
抑郁是一種情緒的混亂,其最典型的情緒狀態(tài)是一種無望和無助交織在一起。“許多抑郁的人可能喪失食欲而使體重下降,睡眠減少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也有一些抑郁的人睡得較多,甚至多睡幾個小時,以致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另外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很容易入睡,但睡得很早,而且一醒后再也難以入睡。隨著飲食和睡眠的問題的出現(xiàn)患者會感到疲憊不堪,甚至有身體要跨掉的感覺!雹僭S多大學生陷入抑郁狀態(tài)時也會選擇睡覺,玩游戲,瘋狂購物,等(特別是女孩子)方式逃避現(xiàn)實。
抑郁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它不僅僅使一個人思維遲鈍,還會在不同程度上讓人覺得存在的無價值感,會有一種莫名的負罪感。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戴爾﹒卡耐基曾言:“憂慮最大的壞處就是摧毀我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憂慮產(chǎn)生,我們的思想就會處于混亂狀態(tài),從而喪失做出決定的能力!雹诖髮W生處于抑郁憂慮的狀態(tài)時就會無法集中精神去完成一些要求注意力長時間集中的任務,而恰恰大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習)需要較強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集中思維,但抑郁的限制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煩惱,從而導致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又一次挫折失敗。
二、侵犯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解釋
對于越軌行為的生物學因素有各種理論和實踐研究。社會生物學認為:“(1)侵犯是人與動物共有的本能;(2)侵犯是人類生活必有的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必須定期發(fā)泄;(3)侵犯會以能量的形式聚積,遇有刺激會有發(fā)泄;沒有刺激,但聚積過滿也會發(fā)泄;(4)能量可以用開發(fā)替代競技等富于侵犯性的方式進行引導!雹墼趧×易兓纳鐣,大學生無法適應,往往會產(chǎn)生憂慮、痛苦、抑郁等心理問題。著名心理學家伯克威茨認為“痛苦往往引起憤怒,痛苦的刺激導致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引起人們傾向于產(chǎn)生侵犯行為!雹芎芏啻髮W生產(chǎn)生侵犯行為也是由于心中的不滿與憤怒。這些不滿與憤怒很多來自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大學學校的管理措施、大學生個人之間的攀比、以及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的擔憂等等方面。當這些不滿與憤怒以“能量”的形式聚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宣泄的需要,遇到有刺激或是聚積過滿的時候就會以侵犯越軌行為的形式發(fā)泄出來。
越軌社會學家還認為“匿名性與越軌有關”!叭藗冊绞潜舜巳狈β(lián)系,隱姓埋名,社會解組的程度就越高;社會解組的程度越高,越軌行為就越多!贝髮W生的半社會化,在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人更多新鮮事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拉大了學生之間的距離。甚言之,大學學校的不斷擴招,致使在空間有限的校園里“擠”進更多的學生,在擁擠的環(huán)境中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由此帶來眾多的不滿;而在這眾多人中擦身而過的距離卻似有千里之遙的生疏。匿名性的問題,不僅僅是社會的特有表現(xiàn),在大學生活里也存在,因此很多抑郁或是其他心理問題的學生,在一個并無多大的“知名度”的環(huán)境中,懷著一種“即使我越軌也無人認識我無人會揭發(fā)我”的心理,會做出許多侵犯行為。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處在社會的中高層,遠離生計奔波的勞苦、遠離滄桑社會的壓力。他們有時間去為自己設計美好的藍圖。但是在順利和挫折之間、在共性與個性之間,處于心理變化激烈時期的大學生不知該如何平衡。融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社會的大力關注和支持等等,對于充滿激情而又迷茫彷徨的大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催化劑。象牙塔里,人前人后,沒有人是社會永遠的存在。也許,多一些磨礪、少一些幻想;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壓力,抑郁與侵犯會少一些吧。
參考文獻:
①.引自《壓力與健康》 [美] Phillipl.Rice 著 石林、古麗娜等譯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②.引自《人性的弱點全集》 [美] 戴爾·卡耐基 著 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③.引自《越軌社會學》 筆記
④.引自《社會心理學》 吳江霖、戴建林 著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