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錦雄 ]——(2019-9-16) / 已閱12078次
晚近幾十年來,德日各種犯罪構成理論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我國刑法學者對中國與德日的犯罪構成理論進行了比較研究,我國刑法學在德日犯罪構成理論的影響下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我國一些刑法學者贊嘆、羨慕德日“精致”的、多元化的犯罪構成理論,主張我國犯罪構成理論也應多元化,并應運用多種犯罪構成理論去指導司法實踐。但是,前文論述的德日犯罪構成理論多元化格局讓人眼花繚亂,其各種犯罪構成理論的科學性均需要得到證明,其定罪結論具有差異性、多樣性,容易導致司法不統(tǒng)一,因此,這種犯罪構成理論多元化的主張是存在問題的。
筆者認為,在犯罪構成理論一元化和多元化的論爭中,應將犯罪構成理論予以分種類來論述。其實,犯罪構成理論可兩種:一種是理想的犯罪構成理論,一種是用于指導司法的犯罪構成理論(可簡稱“司法犯罪構成理論”)。理想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不受現有刑法規(guī)定約束的、純粹從理論上設計的應然的犯罪構成理論。理想的犯罪構成理論可以指導立法者在刑法上建立科學的犯罪構成體系,它是處于理想狀態(tài)中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而司法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以現行刑法規(guī)定為依據而建立的、系統(tǒng)的、忠實于刑法的、指導司法工作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刑法理論研究的目標是追求理想的理論形態(tài),而對于何謂理想的犯罪構成理論,這是有爭議的,因此,在刑法理論研究上,應允許百家爭鳴,應贊揚犯罪構成理論多元化。但在司法上,運用犯罪構成理論的目的是準確地定罪,保證司法的統(tǒng)一。如果在司法實踐上贊同犯罪構成多元化,而犯罪構成理論多元化會產生定罪差異,那么,實際上就是贊成對同一案件的定罪可以有不同的結論,并支持司法的不統(tǒng)一。這顯然是違反法治國精神的。因此,在司法上不應支持犯罪構成理論的多元化,而應支持犯罪構成理論的一元化。在司法實踐中,這一種被選定的犯罪構成理論應是完全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能科學地準確分析判斷行為的性質從而作出正確定罪結論的理論。
The Pluralism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ion of Germany and Japan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viction Conclusion
OU JINXIONG
(Guangxi Police College, Nanning 530023)
[Abstract] Germany and Japan a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thoughts of the criminal positivist school, they deviate the right direction of the legal state with a certain rang .The criminal law of Germany and Japan didn’t define the concept of ‘crime’ ,and ‘the crime constitution ’ ,and its important constituent elements, so the criminal law experts of Germany and Japan make a lot of different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ion .The pluralism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ion will mak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nviction conclusion , it will damage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and will violate the human right , and it also will be disadvantage of soci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egoing , China can get some enlightenment : firs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thoughts of the legal state ,and maintain the unity of justice ;second , Chinese criminal law should clear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crime’ ,and ‘the crime constitution ’ ,and its important constituent elements ; third ,Chinese criminal law should provide the special legal system of de-crimination and incrimination ;fourth, we should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 pluralism and monism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ion .
[Key Words] Germany and Japa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ion; pluralism; monism; conviction conclusion; reason; enlightenment.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歐錦雄,男,廣西玉林市人,1964年10月出生,廣西警察學院教授,廣西民族大學刑法學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學和外國刑法學。
[1]張明楷.構建犯罪論體系的方法論.[J].中外法學. 2010(1):32-37.
[2]林東茂.刑法綜覽(修訂五版).[M]. 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43.
[3] 黎宏.日本刑法精義.[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3-68.
[4]許玉秀.當代刑法思潮.[M]. 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63-117.
[5] [德]漢斯·海因里希·耶賽克和托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譯).德國刑法教科書(總論).[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314-706.
[6]于改之.社會相當性理論的體系地位及其在我國的適用.[J].比較法研究. 2007(5):23-28.
[7]德]克勞斯·羅克辛著(王世洲譯).德國刑法學總論(第1卷).[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92.
[8]陳璇.社會相當性理論的源流、概念和基礎.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27卷).[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7) :261-263 .
[9]于改之.可罰的違法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適用.趙秉志主編.刑法論叢(第12卷).[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2):19.
[10] [日]大塚仁著(馮軍譯).刑法概說(總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6.
[11]劉士心.論可罰的違法性.[J].中國刑事法雜志. 2009(3):21.
[12]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增訂十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94.
[13] [德]克勞斯·羅克辛著(蔡桂生譯).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第二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6-79.
[14]吳情樹.客觀處罰條件研究——構成要件抑或處罰條件.[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24.
[15] 馮軍.德日刑法中的可罰性理論.[J].法學論壇. 2000(1):107-108.
[16] 趙秉志.外國刑法原理(大陸法系).[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60-62.
[17] [日]松宮孝明著(錢葉六譯,王昭武審校).刑法總論講義(第4版補正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36-139.
[18]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M]. 北京: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432-446.
[19]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4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229-230.
[20] 甘雨沛、何鵬.外國刑法學(上冊).[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132-143.
[21]樊文.罪刑法定與社會危害性的沖突――兼析新刑法第13條關于犯罪的概念.[J].法律科學,1998(1):26-27.
[22]陳興良、劉樹德.犯罪概念的形式化與實質化辯正.[J].法律科學,1999(6):92.
[23] 歐錦雄.犯罪的定義對犯罪構成邊界之限制----以我國四要件體系與德、日等國三階層體系相比較為例的分析.[J].法商研究,2016(2):152.
[24] 歐錦雄.刑法的辯護與批判.[M]. 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27-37, 45-52.
本文發(fā)表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