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玉生 ]——(2004-6-17) / 已閱18512次
關(guān)于“后附法律條文”
后附法律條文是指民事裁判文書中僅僅指出應(yīng)當適用的法律條文的條目,而未直接引用完整的法律條文,另將應(yīng)當適用的法律條文作為附件附在裁判文書之后。民事裁判文書的合法性,主要通過其適用法律的準確性和正當性來體現(xiàn)。如果為了行文的簡潔而省略對法律條文的直接引用,將會影響民事裁判文書的說理性和正當性。一般而言,當事人對這些法律條文不熟悉或了解不全面。后附了法律條文,可以解決當事人查找不便的困難,也方便當事人了解官司輸贏的原因,還能起到普法的效果。這樣做,“擯棄了冷冰冰的法言法語說教,對于敗訴方來說,無疑給他們帶來一股溫馨感,有助于他們增強對判決的公信力” 。當然,將相關(guān)的法律條文附在民事判決書之后,并不屬于民事裁判文書自身應(yīng)當擔負的社會職能。但如果某一具體的法律條文與案件處理結(jié)果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guān)系,在民事判決書之后加以附注,對于當事人理解判決書還是不無裨益的。
綜上,法官審理案件的過程,就是法官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過程。開庭時的慎言和法律文書上的慎言,是我們應(yīng)該注意和控制的;而做調(diào)解工作時的善言和制作判決書時的善言,則是我們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的。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是“會說話的法律”。法官必須具有很高的語言能力。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法官都應(yīng)該把話說得絲絲入扣、入情入理,說到當事人的心坎里。這樣,即能讓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感到審判過程是透明、公開的,所作出的裁判是公正的,法院的審判活動是陽光下的公正審判;又能體現(xiàn)出法律“人文精神”的關(guān)懷,增強當事人對法律文書的公信力,樹立人民法院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公正執(zhí)法的形象。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法院 駱玉生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