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愛明 ]——(2013-3-7) / 已閱4566次
淺議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
——評《合同法》第96條的立法缺陷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規(guī)定當事人依約定解除權或法定解除權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這一條款的目的在于規(guī)定解除權的行使方式,但由于立法語言表達方面的原因,司法實踐中,法官在應用該條款處理具體案件時存在不少困惑。筆者認為該條至少有三點需要明確:一是合同解除的通知與訴訟的關系問題,即解除權人是否可以不通知對方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提起訴訟或仲裁請求達到解除合同的目的?二是如果解除權人通知相對人解除合同但相對人不做任何表態(tài)或者雖然有異議,但卻消極或出于某種目的故意不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導致解除權人無法實現(xiàn)解除合同后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目的,解除權人是否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三是各種情況下合同解除的時間問題?
對于第一個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均有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解除權的行使是雙方之間的行為,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解除權人不能直接起訴,即使起訴,法院應當向當事人釋明而不能直接受理并裁判解除合同;也有的觀點認為解除權人可以通過向法院起訴來解除合同,法院受理后其向對方送達的文書就相當于解除權人解除合同的通知,因此不應該否認解除權人直接通過訴訟或者仲裁請求解除合同。筆者認為,合同解除權本質上是屬于形成權,其完全是當事人一方依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而自行行使,使合同效力歸于消滅的單方意思表示,是單方法律行為,原則上是當事人的一種民事權利,不應由法院或仲裁機構代行。只有相對人對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提出異議并訴至法院或仲裁機構時,法院或仲裁機構才有權力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事后審查,對合同解除的效力予以確認。因此,建議把通知解除作為訴訟的前置程序,否定當事人不經過通知程序直接提起訴訟來解除合同。這樣規(guī)定不僅符合立法本意,而且可以節(jié)省訴訟資源。解除權作為形成權完全是依單方意思表示即可以行使和完成的權利,無需借助任何公權力來實現(xiàn)和救濟。如果允許當事人直接起訴解除合同的話,那么就使得法律規(guī)定的“當事人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目的落空,與解除權的屬性不相符。況且我國正處于各種矛盾凸顯期而司法資源又相對緊張,因此引導當事人依規(guī)定積極行使權利,只有在解決不了情況下再求助法院。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減輕法院的案件壓力,而且有利于促進糾紛的盡早解決,減輕當事人的經濟成本。
關于第二個問題,筆者認為第九十六條的規(guī)定是相對合理的。因為法律既賦予解除權人以解除合同的權利又給了相對人異議的權利,符合有權力就有救濟的司法理念。如果相對方對于解除權人權利的行使無動于衷或雖然有異議但卻消極或出于某種目的故意不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的話,那么法律就沒有保護的必要了。因此這種情況下可以視為相對人放棄異議權并默認對方解除合同,由此產生相應的合同解除法律后果,解除權人可以根據(jù)九十七條規(guī)定要求相對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問題在于《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法第96、97條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消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后才提出異議并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消通知到達之日起3個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的話,那么對方當事人是享有三個月的異議期限的。實踐中有些相對人往往會出于各種目的利用這個時間差故意不行使異議權以便拖延時間,很明這種情況對解除權人很不利。那么這種情況下解除權人能否提起訴訟或者仲裁,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呢?合同法第九十六條沒有明確,相關司法解釋也沒有規(guī)定,導致實踐中處理不盡相同。筆者認為,合同法只明確相對人有異議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但也沒有禁止解除權人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的權利。因此從保護解除權人權益和維護交易安全的角度考慮,也應該做擴張解釋賦予解除權人類似的權利。
第三個問題是相對人收到合同解除的通知后,有異議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要求確認合同的效力,那么合同時自相對人收到通知時解除還是自法院作出生效判決之日起解除呢?如果認為是自作出生效判決之日解除,那么就和合同法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相矛盾。如果認為是通知到達時解除,要是法院也確認合同解除的話那么可以追溯到自通知到達時解除,問題是假如法院判決認定合同不解除呢?這些問題都需要予以明確。筆者認為,如果相對方沒有異議的話,那么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如果當事人有異議并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要求確認合同效力的話,那么就應以法院的判決時間作為合同解除的時間。
參考文獻
[1]崔建遠 吳光榮:《我國合同法上解除權的行使規(guī)則》 載《法律適用》2009年第11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黎川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