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勇 ]——(2002-9-11) / 已閱45260次
注:
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5頁。
⑵斯·塔拉魯欣(前蘇聯(lián))著:《犯罪行為的社會心理特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39頁。
⑶(21)金戈編著:《跨世紀(jì)宣言》,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頁,第53至54頁。
⑷參見A·H·馬斯洛《人的動機理論》,載《經(jīng)濟管理》1981年第11、12期。
⑸參見羅大華主編《犯罪心理學(xué)》,群眾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頁。
⑹《心理學(xué)》,華東師范心理學(xué)系公共必修心理學(xué)教研室編,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頁。
⑺參見《比較犯罪學(xué)》,由該書編寫組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頁。
⑻庫德里亞夫采夫(前蘇聯(lián))著:《違法行為的原因》,群眾出版社1982年版,第94頁。
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30頁。
⑽參見薛華著《黑格爾對歷史終點的理解》,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頁。
⑾《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由該書編寫組編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頁。
⑿《紅旗》雜志1976年第5期。
⒀陳興良著:《從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二元社會建構(gòu)中的刑法修改》,載《刑事法評論》第一卷,第31頁。
⒁⒃肖揚主編:《賄賂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8頁,第113頁。
⒂黑格爾著:《小邏輯》,商務(wù)印書館1980年版,第180頁。
⒄《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編輯部著,《腐敗:貨幣與權(quán)力的交換》,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第2頁。
⒅⒇《在中央紀(jì)委第五次全會上的講話》(1995年1月23日),見《鄧小平論反腐敗斗爭》,中國檢察理論研究所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頁。
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89頁。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