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維雁 ]——(2002-8-23) / 已閱36108次
〔4〕 王永祥.中國現(xiàn)代憲政運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6〕 劉軍寧.北大傳統(tǒng)與近代中國〔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
〔7〕 蔡定劍.中國憲政運動〔A〕.見劉海年,李林,托馬斯·弗萊納.人權(quán)與憲政〔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8〕 秦德君.政治設(shè)計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9〕 劉軍寧.市場與憲政〔A〕.見市場邏輯與國家觀念〔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
〔10〕 (英)M·J·C·維爾.憲政與分權(quán)〔M〕.蘇力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
〔11〕 張千帆.西方憲政體系(上冊·美國憲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12〕 楊兆龍.楊兆龍法學文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13〕 陳景良.當代中國法律思想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14〕 (瑞士)莉蒂亞·R·芭斯塔.憲政民主的反思〔A〕.見劉海年,李林,托馬斯·弗萊納.人權(quán)與憲政〔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15〕 文正邦.走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轉(zhuǎn)自周葉中.憲法至上:中國法治之路的靈魂〔A〕.法學評論,1995,(6).
〔16〕 仇加勉.憲政與法治〔A〕.社會科學家,1995,(1).
〔17〕 莫紀宏.政府與公民憲法必讀〔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18〕 李龍,周葉中.憲法學基本范疇簡論〔A〕.中國法學,1996,(6).
〔19〕 陳端洪.對峙—從行政訴訟看中國的憲政出路〔A〕.見羅豪才.現(xiàn)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0〕 佟德志.自由立憲與民主理論的創(chuàng)新—美國改革時代的憲政文化研究〔A〕.見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論叢(第一輯)〔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1〕 應(yīng)克復(fù)等.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22〕 林毓生.中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
〔23〕 (美)丹尼斯·朗.權(quán)力論〔M〕.陸震綸、鄭明哲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4〕 張慶福.憲法與憲政〔A〕.見許崇德.憲法與民主政治〔C〕.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4.
〔25〕 郭道暉.法的時代精神〔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
〔26〕 童之偉.法權(quán)與憲政〔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27〕 李文匯.論公民權(quán)利與國家權(quán)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憲政基礎(chǔ)〔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6).
〔28〕 程燎原,王人博.贏得神圣〔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總共4頁 [1] [2] 3 [4]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