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3-3-15 14:20:10 中國法院網
中國法院網訊(姜燕)自詡“情感大師”,宣稱不出7天就可挽回感情,提供私人訂制方案,一對一指導,用專業(yè)方法“挽回前任”,重建和諧情感關系。如今,部分網絡社交平臺能見到這類“情感咨詢師”的身影,實際上他們只是利用人們情感中的焦慮賺取錢財。日前,河南省唐河縣人民法院判決一起因“挽回前任”引發(fā)的服務合同糾紛案。
2022年4月,26歲的小李為了挽回前女友,他開始上網搜尋情感挽回技巧,希望能讓女友回心轉意。很快,他被一條“可挽回感情,不出7天就會回來”的廣告語所吸引,并添加了該情感挽回機構的微信進行咨詢。該情感挽回機構稱有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一對一指導,可挽回感情,成功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一心想挽回感情的小李當天繳納了3880的服務費,并簽訂《情感服務合同》,合同特別約定:“他人的情感并非甲方所能左右,甲方作用僅在于,在乙方自助的基礎上培訓乙方用恰當?shù)姆椒ㄌ嵘晕遥M可能幫助乙方實現(xiàn)情感目的。如因乙方或其他任何第三人原因導致情感目的未能實現(xiàn),甲方亦不承擔責任……”
合同簽訂后,該機構向小李發(fā)送了一些情感摘抄材料。當小李質疑服務效果時,該機構稱,想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需再繳納費用,小李第二天又繳納26888元服務費,并簽訂《咨詢服務協(xié)議書》,同時,向小李出具《私人訂制服務方案》,方案約定:方案在前期執(zhí)行過程中,有效率達到70%-82%,服務周期30天。
很快,小李發(fā)現(xiàn),該機構提供的所謂私人定制服務資料,就是網上摘抄拼湊起來的,一對一和專門的心理咨詢,也僅是所謂的心理咨詢師有一句沒一句的聊天,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和幫助。小李在三天后提出退費要求,雙方未達成一致。
唐河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之間的《情感服務合同》及《咨詢服務協(xié)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同雙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因情感挽回,情感困惑是否解決,法律層面上難以界定,情感服務合同具有人身屬性,戀愛關系一般不受到法律調控范疇,故雙方簽訂的《情感服務合同》合同僅為咨詢服務。本案中,因原告與被告在后續(xù)合同中已經約定且在雙方微信溝通中已經對情感服務內容了解,故合同達成與交費不存在欺詐。最終判決該情感服務機構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返還原告24199.2元。
日期:2023-3-15 14:20:1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