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與與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濟源市軹城鎮(zhèn)人民政府借款合同一案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2010-9-15)
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與與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濟源市軹城鎮(zhèn)人民政府借款合同一案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8)濟民二初字第554號
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14號兆維51號樓A224室。
法定代表人張同善,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風杰,該公司工作人員。
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
法定代表人李共和,廠長。
被告濟源市軹城鎮(zhèn)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王笑非,鎮(zhèn)長。
委托代理人張官中,濟源市軹城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正達公司)與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以下簡稱佳美橡膠廠)、濟源市軹城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軹城鎮(zhèn)政府)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于2008年7月16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同日作出受理決定,向被告送達了起訴書、舉證通知書、訴訟風險提醒書及開庭傳票,同年11月26日,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王長友、余琪,被告佳美橡膠廠的法定代表人李共和、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張官中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北京正達公司訴稱:1991年至1994年,濟源市軹城再生橡膠廠(以下簡稱再生橡膠廠)先后十二次向中國農業(yè)銀行濟源市支行(以下簡稱農行濟源支行)下屬的軹城營業(yè)所貸款共計657400元,其中九次貸款是軹城鎮(zhèn)政府下屬部門軹城鎮(zhèn)工業(yè)公司(以下簡稱工業(yè)公司)擔保,本金共計41500元。借款到期后,再生橡膠廠未能歸還,至2000年5月,利息共計453440.78元。2000年5月8日,農行濟源支行將該債權轉讓給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以下簡稱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同年5月10日,再生橡膠廠及工業(yè)公司均在《債權轉移確認通知書回執(zhí)》上加蓋公章,并分別由其法定代表人李共和、王戰(zhàn)祥簽章確認。2005年12月9日,該辦事處將該筆債權轉讓給河南中貿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貿公司)。2006年7月,再生橡膠廠名稱變更為佳美橡膠廠,企業(yè)性質、隸屬關系均為變更。2008年3月9日,中貿公司將該筆債權轉讓給其。其對上述債權轉讓和催收依法進行公告或郵寄送達手續(xù)。因作為保證人的工業(yè)公司系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的下屬分支機構,不能獨立承擔保證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現請求被告佳美橡膠廠支付借款657400元及利息878337元,軹城鎮(zhèn)政府承擔補充給付責任。庭審中,變更訴訟為要求二被告對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給付責任。
被告佳美橡膠廠辯稱:原告所述的借款情況屬實,但1994年的貸款基本上是清償以前貸款利息了,當時再生橡膠廠的企業(yè)性質其不清楚,現不同意承擔還款責任及利息。
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辯稱:對原告所述的借款情況不清楚,其一,工業(yè)公司并非軹城鎮(zhèn)政府的下屬企業(yè);其二,農行濟源支行自2000年5月至今的三次債權轉移均未通知其,其既非借款人,也非擔保人,不應承擔責任。另外該案已過訴訟時效,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提供的證據有:1、1991年9月5日至1994年9月3日,再生橡膠廠與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簽訂的擔保借款契約及擔保借款協(xié)議書各十二份。證明再生橡膠廠共貸款657400元。
2、(鄭)中長資債字(2000)第884號債權轉移確認通知書一份,證明2000年5月8日,農行濟源支行將該筆債權轉讓給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同年5月10日,借款人再生橡膠廠及擔保人工業(yè)公司在債權轉移確認通知書回執(zhí)中簽章確認。
3、原告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一份。
4、2001年9月5日農行河南省分行及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催收及轉讓公告一份。
5、2003年9月5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催收公告一份。
6、2005年8月27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催收公告一份。
7、2005年12月9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與中貿公司、河南省中業(yè)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海東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的債權轉讓協(xié)議一份。
8、2005年11月18日,中貿公司、河南省中業(yè)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海東房地產有限公司對聯合買賣拍賣標的分配情況的說明。
9、2006年6月29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與中貿公司共同刊登的債權轉讓暨催收公告一份。
10、2008年3月9日中貿公司與原告簽訂的債權轉讓協(xié)議及分配協(xié)議情況各一份。
11、2008年4月25日原告及中貿公司共同發(fā)出的債權轉讓暨催收通知、郵政回執(zhí)單各一份。
12、被告佳美橡膠廠的工商登記材料,證明2006年再生橡膠廠名稱變更為佳美橡膠廠,擔保人工業(yè)公司因不具備法人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擔保責任,且軹城鎮(zhèn)政府作為佳美橡膠廠的出資者,存在出資不實的情況,故應由軹城鎮(zhèn)政府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佳美橡膠廠的法定代表人對證據1中1994年的借款真實性無異議,對1994年以前的借款,因其不是經辦人,不方便發(fā)表質證意見;對證據2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其并不清楚該事;對證據3—10,因其未訂過《河南法制報》、《今日安報》等報紙,且原告也未通知其,故真實性不清楚;對證據1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佳美橡膠廠與軹城鎮(zhèn)政府無關,佳美橡膠廠系其與幾個合伙人以再生橡膠廠的名義與洛陽佳美公司合伙辦的企業(yè),但當時工商登記檔案僅顯示系名稱變更。
被告王屋鎮(zhèn)政府對原告提供證據本身真實性均無異議,但認為其一,因工業(yè)公司本身不存在,故其擔保行為不屬實;其二,王戰(zhàn)祥雖系軹城鎮(zhèn)政府的工作人員,但債權轉移通知回執(zhí)中王戰(zhàn)祥的印鑒并非其本人的,且對于王戰(zhàn)祥,軹城鎮(zhèn)政府從未出具委托書,故不應由其承擔保證責任;對證據4—10,認為其未收到通知,與其無關;證據11,認為僅能證明佳美橡膠廠系獨立的集體企業(yè)。
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提供的證據有:1、2006年4月3日,再生橡膠廠要求歇業(yè)轉產的申請一份。
2、2006年4月10日,軹城鎮(zhèn)政府作出的關于再生橡膠廠歇業(yè)的批復一份。
3、2006年4月24日,聯營協(xié)議一份。
證據1—3證明再生橡膠廠與佳美橡膠廠不是同一企業(yè),另外,再生橡膠廠現已歇業(yè)。
4、軹發(fā)(1999)19號、軹文(2002)36號、(2005)73號文件各一份。證明軹城鎮(zhèn)政府下屬企業(yè)沒有工業(yè)公司。
5、王戰(zhàn)祥出具的證明材料一份,證明其并未在債權轉讓通知上蓋章,通知中王戰(zhàn)祥的印章并非王戰(zhàn)祥本人的。
6、償還貸款協(xié)議一份,證明佳美橡膠廠所占用的土地是借用軹城鎮(zhèn)政府的。
原告北京正達公司對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提供證據1、2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只能證明佳美橡膠廠未注銷,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證據3,認為與本案無關,應以工商登記材料為依據;證據4,與本案無關;證據5,認為證人未到庭接受質證,不予認可,且該證據與其提供的證據2相沖突;對證據6的真實性無異議,且能證明借款人系軹城鎮(zhèn)政府開辦企業(yè),該協(xié)議亦未消滅雙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被告佳美橡膠廠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均無異議。
經庭審舉證、質證,本院認證如下: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對原告提供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且上述證據經本院審查,亦符合證據的形式要件,本院予以認定;原告對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提供證據1、2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予以認定;證據3,與佳美橡膠廠工商登記檔案相矛盾,故不作為本案定案依據;證據4,符合證據的形式要件,本院予以認定;證據5,因王戰(zhàn)祥未到庭接受質證,證據形式不合法,本院不予認定;證據6,從證據的內容上看,不能證明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的主張,故不能作為本案定案依據。
根據原、被告訴辯意見及有效證據,本院確認如下事實:
1991年至1994年期間,再生橡膠廠共向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貸款十二次。1991年9月5日,再生橡膠廠貸款15000元,到期日為1992年8月6日,貸款利率為月利率8.64‰;同年9月6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2年8月6日,貸款利率為月利率8.64‰;同年11月23日,貸款5000元,到期日為1992年11月23日;1992年5月12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5月12日;同年5月13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5月13日;同年5月14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5月14日;同年7月18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7月18日;同年7月19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7月19日;同年7月20日,貸款50000元,到期日為1993年7月20日;以上七筆的貸款利率均為月利率8.28‰;1994年7月13日,貸款10萬元,到期日為1995年元月13日,擔保人為濟源市華中造紙廠;同年7月28日,貸款18萬元,到期日為1995年元月26日,擔保人為焦作六塑一分廠;同年9月3日,貸款30000元,到期日為1994年9月30日,擔保人為濟源市華中造紙廠;以上三筆貸款利率為月利率10.98‰。以上貸款共計680000元,其中1991年至1992年期間的貸款,是由工業(yè)公司擔保的,并簽訂了擔保借款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約定:借款方保證按借款契約所訂期限歸還貸款本息。貸款到期一個月,如借款方不按期歸還本息時,由擔保單位(或擔保人)負責為借款方償還本息和逾期罰息。1993年12月19日,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再生橡膠廠與工業(yè)公司簽訂貸款抵押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再生橡膠廠愿將全部固定資產(見附件清冊)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品,由再生橡膠廠保管使用,協(xié)議自訂立之日起,直到再生橡膠廠全部還清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貸款之日起為有效期。該協(xié)議有三方蓋章及法定代表人的簽章。1994年9月3日至11月30日期間,再生橡膠廠共還貸款22600元。上述貸款到期后,再生橡膠廠尚欠本金657400元,利息未還。2000年元月20日,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針對該657400元貸款對再生橡膠廠進行催收。該十份催收通知單均載明:再生橡膠廠:根據農銀保借字第1991.9.5-1994.9.3號借款合同,你單位結欠本金××元,結欠利息××元,請盡快籌措還款。否則,將按合同或協(xié)議有關規(guī)定處理。該十份通知單有再生橡膠廠蓋章確認。
2000年5月8日,農行濟源支行將該債權轉讓給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同年5月10日,再生橡膠廠及其法定代表人李共和、工業(yè)公司及其法定代表王戰(zhàn)祥在債權轉移確認通知書回執(zhí)中加蓋印章,雙方均對債權轉移事項及數額不持任何異議,保證繼續(xù)履行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或協(xié)議規(guī)定的各項義務。2001年9月5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與農行濟源支行對該筆債權共同在《河南法制報》上進行債權轉讓暨催收公告。2003年9月5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對該筆債權在《河南法制報》上進行債權催收公告。2005年8月27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對訴爭的債權進行催收。2005年12月9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將該債權轉讓給中貿公司、河南省中業(yè)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海東房地產有限公司。2005年11月18日,中貿公司、河南省中業(yè)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海東房地產有限公司對聯合買受拍賣標的分配情況進行說明,中貿公司取得包括該訴爭債權在內的債權。2006年6月29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與中貿公司共同對訴爭債權進行債權轉讓暨催收公告。2008年3月9日,中貿公司將訴爭債權轉讓給原告,并于2008年4月18日將債權轉讓情況通知工業(yè)公司并進行催收。同年6月12日,中貿公司將債權轉讓情況通知佳美橡膠廠及工業(yè)公司。
另查明:再生橡膠廠系軹城鎮(zhèn)政府開辦的集體企業(yè),2006年7月,再生橡膠廠名稱變更為佳美橡膠廠;工業(yè)公司未進行工商登記。
本院認為:再生橡膠廠與農行濟源支行軹城營業(yè)所簽訂的擔保借款契約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為有效合同。再生橡膠廠向農行濟源支行借款657400萬元,農行濟源支行將該債權轉讓給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將該債權轉讓給中貿公司,中貿公司將該債權轉讓給原告,這一系列債權轉讓行為均履行了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債權轉讓行為合法有效。2006年7月,再生橡膠廠名稱變更為佳美橡膠廠,原告現依據借款合同及一系列合法的債權轉讓行為要求被告佳美橡膠廠承擔還款責任,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原告的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問題。本案中,再生橡膠廠的十二次借款中最晚一筆的還款期限為1995年1月26日,根據訴訟時效的相關規(guī)定,農行濟源支行最遲應在1997年1月26日前主張債權。雖農行濟源支行在上述期限內未主張債權,但在2000年元月20日,農行濟源支行針對657400元債權對再生橡膠廠進行了催收,再生橡膠廠在催收通知單上加蓋公章,該行為應當視為再生橡膠廠對債務的重新確認。2000年5月農行濟源支行將訴爭債權轉讓給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時,借款人再生橡膠廠及擔保人工業(yè)公司對訴爭債權進行重新確認,均表示對訴爭債權的轉讓及轉讓數額無異議,保證繼續(xù)履行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或協(xié)議規(guī)定的各項義務。2001年9月5日、2003年9月5日、2005年8月27日、2006年6月29日,長城公司鄭州辦事處均在省級報紙上進行催收。2008年6月12日,中貿公司以特快專遞的方式向佳美橡膠廠及工業(yè)公司發(fā)出郵件,雖佳美橡膠廠及工業(yè)公司拒絕簽收該郵件,但可以證明中貿公司已向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同年7月16日,原告進行起訴,一系列行為均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故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辯稱原告起訴超過訴訟時效,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主張擔保人工業(yè)公司系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的下屬企業(yè),應由被告軹城鎮(zhèn)承擔保證責任,因工業(yè)公司未進行工商登記,看不出企業(yè)隸屬性質,且其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軹城鎮(zhèn)政府亦不認可,故原告要求被告軹城鎮(zhèn)政府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與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657400元及利息(按合同約定的利率計算至2000年5月8日)。
二、駁回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對被告濟源市軹城鎮(zhèn)人民政府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2957元,由被告濟源市佳美橡膠廠負擔,現暫由原告北京融鑫正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墊付,在執(zhí)行中一并結算。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一式八份,上訴于河南省濟源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鄭 偉
代理審判員 王 苗 苗
人民陪審員 王 衛(wèi) 紅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苗 丹
===================================================
聲明:
本站收錄的二十萬件裁判文書均來自法院官方網站公開信息,
本站裁判文書欄目不會接受任何個人或企業(yè)提供的裁判文書。
如您認為內容涉及個人或企業(yè)隱私,要求修改或刪除的,
請將網址發(fā)郵件至:

我們將在一個工作日內和您聯系妥善處理
===================================================